
王兴兴的机器人棋局有多大!只用了200多元零件和手工小钻头股票配资8倍平台,20岁出头的王兴兴制造出第一个双足机器人时,没人能想到这个年轻人九年后会站在全球机器人竞赛的聚光灯下。10月23日,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时创始人王兴兴由执行公司事务的董事变更为董事长。

去掉“杭州”二字,看似简单的名称变更背后,是一家机器人创业公司冲向资本市场的关键一步。就在一个月前,宇树科技公开表示预计在2025年10月至12月间提交IPO申请文件。此次更名发生在IPO辅导期内,并非孤立动作,辅导机构中信证券正协助公司对计划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进行论证分析。
王兴兴的职务变动与公司更名同时进行,这通常意味着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和完善。宇树科技的IPO计划早已启动。今年7月8日,中信证券与宇树科技已通过公开发行辅导监管系统提交了辅导备案登记材料。7月18日,中国证监会网上办事服务平台对辅导备案报告进行了公示。根据中信证券近日提交的“辅导工作进展情况报告(第一期)”,宇树科技在2025年第五次临时股东会上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更名的议案。第一期辅导期自2025年7月18日开始至2025年10月14日结束。报告中还透露,辅导工作小组正协助公司管理层对计划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进行论证分析,确保符合公司未来发展战略。
资本市场对宇树科技表现出浓厚兴趣。6月,宇树科技完成C轮融资,投后估值达到120亿元。该轮融资由中国移动旗下基金、腾讯、锦秋基金、阿里巴巴、蚂蚁集团和吉利资本共同领投。
王兴兴的创业故事是一个“严重偏科者”的逆袭。高中阶段,他的英语成绩不理想,考研时与浙江大学失之交臂。但他总能把擅长的事做到极致。初中时尝试过自制微型涡轮喷气式发动机,本科考入浙江理工大学机械与自动控制学院,那时就用200多元造出了有14个自由度的双足机器人。2013年,王兴兴到上海大学读研究生,开始研发四足机器人。他决定跳出主流的液压方案,尝试纯电驱动四足机器人的技术路线。为了完成机器狗研发,原本在2015年年中毕业的王兴兴特地申请了延毕半年。他拿着这款名为XDog的机器人参加了上海的一项比赛,赢得二等奖,得到8万元奖金,去掉研发投入的2万元,还赚了一些。研究生毕业后,王兴兴进入大疆工作。试用期期间,XDog测试视频被海外媒体转载,意外火出圈,有人联系他买机器人,也有人愿意投资。确定这一基于兴趣的创新得到了市场认可后,他才决定辞职创业。
2016年8月,王兴兴在杭州创办宇树科技。日常在公司,王兴兴处事低调,牢牢把握公司的核心研发方向。王兴兴做机器人有一条关键标准:“市场有需求,宇树才做。”公司成立初期,有很多投资人问王兴兴做不做人形机器人,他都坚决回绝了。他坦言:“最大原因是当时全球人形机器人的控制技术还不理想,性能上不去,看不到实用价值。”2018年,王兴兴遇到了创业后的第一道坎儿,公司首笔融资即将耗尽。最艰难时,账面只剩一二十万元,王兴兴停了自己的工资,拿出部分积蓄,维持员工薪酬。面对投资人天马行空的设想,王兴兴不会配合着讲一个宏大的故事,而是把答案拉回现实:先把东西做出来,一定会有科研机构买。这样“保守”的答案,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他保持公司调性、反选投资方的隐形门槛。变量资本创始合伙人张鹏曾在2018年投资了宇树科技天使轮,他印象中的王兴兴“特别务实”。每次问到某个技术卡点能否短期攻克,王兴兴都会很严谨地回复,这一“卡点”背后还有哪些技术问题有待解决。
宇树科技在技术路线上选择了与众不同的道路。王兴兴创业之初就开创性地使用外转子无刷电机直驱的动力方式,使机器人实现了直接力控,极大简化了机械复杂度及成本。“能自研的全自研”成为宇树科技的核心战略。公司的硬件自研率已经超过95%,甚至电机的内部驱动器也由团队自己设计,极大地降低了成本。据称,宇树自研的M107关节电机最大扭矩达360N·m,成本明显低于进口关节电机。2024年底,宇树科技宣布开源强化学习示例程序代码,为开发者提供从理论研究到实际应用的全链条支持。截至2025年1月,国内外已有超过20个国家的学者基于宇树科技的开源基础或机器人,在顶级会议、SCI来源期刊等发表论文50多篇。
宇树科技的产品迭代速度令人瞩目。2017年9月,宇树科技发布了首款产品——名为莱卡狗(Laikago)的四足机器人,并开始接受意向订单。2023年8月,宇树发布首款人形机器人H1。2024年5月,宇树发布G1人形机器人,售价仅为9.9万元起。2025年7月,宇树发布双足人形机器人新品Unitree R1,重量25千克,售价仅3.99万元起。在机器人领域,王兴兴更为知名的称号是“价格屠夫”。但他曾多次谈及,降价只是机器人量产前的必经阶段。很多科技产品都经历了从“少数人的高科技玩具”到“多数人离不开的工具”的过程,比如电脑、手机,而这个故事很有可能会在机器人行业重演。宇树科技的市场表现证实了王兴兴的商业判断。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数据,2024年宇树科技机器狗年销量高达2.37万台,约占全球市场的69.75%。2025年6月,王兴兴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宇树科技年度营收已超10亿元,公司规模达到约1000人。
宇树科技冲刺IPO,有望成为影响机器人产业格局的关键节点。若成功上市,通过完整披露研发数据、客户结构及成本模型,宇树科技将向市场证明其技术商业化的可行性。公司2024年营收突破10亿元,且连续4年实现盈利,其中,2024年四足机器人贡献了65%的收入,验证了消费级场景的变现能力。宇树科技冲刺IPO,将成为机器人产业链价值重估的催化剂,持续推动上游精密制造、中游系统集成、下游场景运营的全链条资本化。目前,宇树科技已经实现电机、减速器、控制器等核心部件全栈自研,国产化率超90%。业内预计,宇树科技或将募资重点投向高扭矩密度电机、轻量化材料等领域,以打破机器人规模化应用的成本瓶颈。然而,宇树科技也面临着诸多挑战。9月,王兴兴在外滩大会上坦言,公司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非常缺顶尖人才,同时团队人员扩充后反而效率更低了。此外,王兴兴还提及了三大行业性难题,包括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参与标准制定及市场中偶尔出现的产品技术被模仿、侵权情况。
从杭州一隅到无地域标识股票配资8倍平台,宇树科技的更名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嬗变与雄心。王兴兴曾在演讲中说:“奇迹也有‘算法’,就是把‘不可能’三个字拆解成三百个、三千个技术步骤和参数,然后一一攻克。”如今,这位自嘲“严重偏科”的90后,正在用他的务实与坚持,计算着中国机器人走向世界的“最大公约数”。
实盘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